太清宮(又稱天靜宮)老君殿遺址,位于東岳廟西側(cè)。在擇址重修太清宮老君殿前,對老君殿遺址進行文物發(fā)掘和地下文化層清理。省文物考古所的近十名專家,歷時58天,揭露面積3700平米,發(fā)掘深度1.8~2.4米。
線路分類: [道教福地]
景點地點: 國內(nèi) 安徽省 亳州市
本站推薦:
亳州太清宮老君殿遺址
太清宮(又稱天靜宮)老君殿遺址,位于東岳廟西側(cè)。在擇址重修太清宮老君殿前,對老君殿遺址進行文物發(fā)掘和地下文化層清理。省文物考古所的近十名專家,歷時58天,揭露面積3700平米,發(fā)掘深度1.8~2.4米。發(fā)現(xiàn)宋至明清時期的建筑基址十余座和幾段漢磚,唐磚砌體及井、灶、窯,小路等其它遺跡,出土了漢至明清時代的各類文物及建筑構(gòu)件上千件,取得了重要的成果。特別帶有“混元降口”字樣的碑石殘牌出土,與宋大中祥符年(1914年)宋貞宗冊封老子為“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”的史載相符,這對研究老子生平及認定老子故里在渦陽提供了有力的佐證。
更為典型的是在遺址上,發(fā)掘出一座完整的宋代老君殿基址。該址在發(fā)掘區(qū)的東南部,“亞”字型高臺建筑,東西長30.3米,南北寬14.5米,臺基高0.60米經(jīng)專家鑒定:該遺址為宋磚砌筑,在散水鋪磚下出土有宋代“祥符元寶”銅錢墊基。其年代與史料記載: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奉敕重建“太清宮”相符。老君殿基址的出土及其他建筑群基址的發(fā)現(xiàn),對于研究道家文化的起源與發(fā)展和古代建筑歷史都具有重要的價值。
發(fā)掘地發(fā)層堆積資料表明:老君殿區(qū)文化層厚1.8~20.4米,大體上可分為表土,清代,兩個紅淤土,明,宋元文化八個土層,這些地層內(nèi)涵豐富,文物及建筑物件繁多,建筑遺跡接連不斷,并有兩處用漢磚砌成墻基被迭壓在土層的深處。充分顯示該遺址年代久遠。
老君殿遺址具有很重要的考古和保存價值。1998年由省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“宋代老君殿遺址”的發(fā)現(xiàn)、發(fā)掘成功,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研究價值,尤其對渦陽是老子故里的確認,起到了補史和證史的作用。過去對老子里籍的研究,大都局限于文獻和碑文,由于史料簡稀,記載不詳,且相互矛盾之處較多,以致聚訟紛紜,難以定論。該址的發(fā)現(xiàn),可拂去歷史的塵封,解開了千載之謎,意義非同一般。
宋代老君殿遺址,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史,特別是對古代道觀的研究,具有重要學術(shù)價值。專家認為,該址規(guī)模宏大,等級之高在我國尚屬首次,是個重要的考古發(fā)現(xiàn),在全國的道觀建筑中也比較罕見,它真實地反映了昔日太清宮的盛況和輝煌。同時,也為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,保存了一份極有價值的實物教材。
山東·江北水城 運河故都·聊城 xinhaiqixiamen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