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灘古建文化景區(qū)位于云浮市郁南縣東南部,南江河貫穿全境,南與羅定市相距28公里,北距南江口鎮(zhèn)25公里。歷史上是宋桂、東壩、河口、大灣、千官、大全、歷洞和云浮區(qū)的高村、白石等鎮(zhèn)以及羅定貨物流通的集散地。該鎮(zhèn)交通方便,公路四通八達,德朱線縱貫全境,南接羅定市機場、鐵路和324國道。鎮(zhèn)內各景點均可通車,每天有客車來往于廣州、肇慶、深圳、梧州、羅定、云浮、都城。
線路分類: [城市風光]
景點地點: 國內 廣東省 云浮市
本站推薦:
連灘古建文化景區(qū)
連灘古建文化景區(qū)位于云浮市郁南縣東南部,南江河貫穿全境,南與羅定市相距28公里,北距南江口鎮(zhèn)25公里。歷史上是宋桂、東壩、河口、大灣、千官、大全、歷洞和云浮區(qū)的高村、白石等鎮(zhèn)以及羅定貨物流通的集散地。該鎮(zhèn)交通方便,公路四通八達,德朱線縱貫全境,南接羅定市機場、鐵路和324國道。鎮(zhèn)內各景點均可通車,每天有客車來往于廣州、肇慶、深圳、梧州、羅定、云浮、都城。北面通過南江口港可連通西江的上下航船,接通沿江的都六公路和德慶西江大橋,可與對岸的32l國道相連。全鎮(zhèn)總人口5.3萬人,還有眾多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,素有“郁南僑鄉(xiāng)”之稱。
史載,連灘鎮(zhèn)歷史上自南北朝至隋末(420–––618)曾為安遂縣治,明羅定州屬的康鄉(xiāng)檢司亦曾設于此。明清時屆西寧縣建康都蕩村堡。民國初名連灘鎮(zhèn),后與天安、三保、西壩3鄉(xiāng)并,仍稱連灘鎮(zhèn)至今。 連灘山川毓秀、人杰地靈,名勝古跡頗多,計有巖奇水清的龍巖(龍巖廟)、保存完好的光儀大屋、千年不衰的文廣廟(萬靈廟)、百年常綠的古榕、香火鼎盛的張公廟、回歸自然的竹海銀灘、水秀林幽的天塘山(天池庵)、別具一格的舊城區(qū)等多個景點,其中張公廟屬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。
連灘素有“山歌之鄉(xiāng)”、“武林之鄉(xiāng)”美稱。清末民初,農村武館眾多,學武風氣盛行。連灘山歌始于明代隆慶年間(1567),山歌擂臺更具特色。清乾隆42年(1777),李調元出任羅定州學治,船經連灘時曾賦《連灘八景》詩,明代名流謝天申、李伯震、清代知縣王鋮、諸豫宗等人留下了不少游龍巖的詩聯(lián)墨寶。另外,連灘文頭山的筆石,證實了4億年前的連灘原是海灣。連灘蟋蟀名揚港澳,連灘釀豆腐堪稱美食......這里的風物均流傳著娓娓動人的民間傳說。古今中外人士慕名紛至沓來,無不為這里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、富饒獨特的物產和淳樸的風土人情所陶醉而為之駐足。發(fā)展連灘旅游業(yè)(一日游)大有可為。連灘是南江重鎮(zhèn),人文薈萃,歷史悠久,經濟較發(fā)達,景點分布較合理,己具備發(fā)展旅游業(yè)的基本條件。
連灘古建文化景區(qū) - 連灘民間藝術節(jié)
連灘民間藝術節(jié),相傳始于明朝萬歷年間,流傳清朝,民國時期最盛。每年農歷正月二十日,張公(元勛)誕辰是為節(jié)期,也稱“廟會”。 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載必究!數(shù)百年以來,連灘的民間歡樂節(jié)為何每年的正月二十日都舉行一次呢?據(jù)說是為了紀念張元勛總兵的。那是明朝萬歷年間,倭寇常在廣東、福建等地糾合土匪亂賊對民眾搶掠,張元勛奉令執(zhí)掌廣東總兵與百姓同仇敵愾,把倭寇土匪亂賊殺得落花流水,保持了廣東一帶的國泰民安,張元勛曾經率部在連灘一帶平定“瑤亂”,當?shù)厝嗣駷榱司拺阉臉I(yè)績建造張公廟,并以他的誕辰的農歷正月二十日為“廟會”,后來發(fā)展成為“廟節(jié)”和“藝術節(jié)”。
連灘古建文化景區(qū)
舉辦一年一度的民間藝術節(jié),把歷史名人誕辰、節(jié)期、廟會期的群眾自發(fā)性祭祀活動摻進了新的文娛活動內容。每年農歷正月二十日張元勛誕辰(也稱“廟會”),舊時三羅(羅定、云浮、郁南)群眾自發(fā)匯集到廟前舉行唱山歌、燒鐵炮、放煙花等民間活動。該鎮(zhèn)從1991年起,連年于農歷正月十五至二十日期間舉辦豐富多彩、面貌一新的民間藝術節(jié),在繼承民族傳統(tǒng)優(yōu)秀文化的基礎上努力創(chuàng)新,既做到“古為今用”,又體現(xiàn)民間藝術的時代特色。
連灘古建文化景區(qū) - 光二大屋
有著近200年歷史的“中國民間藝術之鄉(xiāng)”廣東郁南縣連灘鎮(zhèn),有一座修建于清代嘉慶年間的獨特建筑———光二大屋。有專家考證,從建筑規(guī)模、功能和保存狀況看,光二大屋堪稱廣東第一大屋。 大屋又稱“清代古堡”,占地10畝,歷經20載建成,133間房屋呈回字形分列,整體為五進五路的大型圍屋格局,外邊用一圈8至9米多高、0.8米厚的磚墻圍著。 大屋的修建者叫邱光儀,其因前額光禿,在家排行老二又名邱光二,故大屋被稱為光二大屋。大屋飽經滄桑而風采依舊,與它的獨具特色的建筑方式有關。
走進大屋,發(fā)現(xiàn)整座大門深嵌在墻體內,套有兩扇奇厚的杉木門板,門高2.6米,寬1.25米,具有防火、防洪、防盜三大功能,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載必究!為典型的“三重門”。大門緊閉后,出現(xiàn)連陰雨內澇,在樓房的多個樓梯處,設有木制抽水車裝置,將屋里的水抽到外面。在大屋內外出現(xiàn)外洪內澇時,在樓房的一樓、二樓結合部,設置了許多鐵環(huán),栓上備用的小船。大屋后裔邱海鏡說,離大屋僅80多米的南江河在上世紀60年代發(fā)洪水時,有村民就是如此這般逃生的。
在出現(xiàn)強盜或洪水圍堵時,大屋后面的貯藏室可儲藏大量糧食,足夠家人吃3個月。 大屋的圍墻里邊,有環(huán)繞的通道,可以進行巡邏、放風。在半人高的樓上圍墻上還有16個槍眼,供對外射擊。大屋后面是13米高的望哨,能居高臨下觀察周圍的動靜。
大屋內外,有幾百平方米的平整地面,間雜著泛黃的色澤,人如走在玻璃上。這是由沙子、石灰、黃泥、黃糖、蛋青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打制而成。
廣州大學副教授、嶺南建筑研究所所長湯國華博士稱,該大屋就建筑規(guī)模而言,在廣東境內數(shù)一數(shù)二。從保存完好性來看,定是功能齊全的廣東第一大屋。該大屋的架構,集中體現(xiàn)了多學科的結合。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吳慶洲稱,光二大屋集防火、防盜、防洪一身,在國內絕無僅有。它的最大價值,無疑為研究明清時期嶺南傳統(tǒng)民居文化,提供了最完美的實物資料。
連灘古建文化景區(qū) - 屋主傳奇神秘
在“大宅門”的老屋里,居住著邱氏第五代邱家少爺?shù)亩烫治?,已?4歲了。老人滿頭銀絲腰弓背駝,口齒依然清晰,房間收拾得干凈整齊、床整桌亮。自從17歲嫁入大屋,林五獨守大屋,也不愿隨女兒到澳門。主人光二,原本只是一個賣油炸豆腐為生的農民。他幼年喪父,與母親在一間茅草房中相依為命。有一年南江河發(fā)大水,洪水卷走了茅草房,光二與母親靠兩塊門板逃命,并發(fā)誓建一間大屋給母親住。當?shù)厝苏f,邱光儀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,死于同治十年??拷浬贪l(fā)了大財,為免受土匪的威脅騷擾和南江河水泛濫之苦,才被迫建起該大屋。
連灘古建文化景區(qū) - 張公廟
連灘張公廟位于鎮(zhèn)區(qū),距縣城65公里。張公廟是云浮市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古建筑,祭祀明代萬歷年間廣東總兵張元勛。該廟為紀念明代廣東總兵張元勛于明萬歷元年(1578)建。張元勛曾在戚繼光將軍摩下,征戰(zhàn)沿海剿平倭冠有功,后又參加征剿羅旁瑤,建立羅定村、東安縣、西寧縣建功,為主帥之一,生前在民間有很多開洲建功的傳聞,死后尊為神,歷來香火鼎盛。廟內詩詞、彩繪、圖畫、飛檐龍脊等裝飾,無不凝聚明清時代的民族文化。廟前為旅游廣場,設億年活化石“沙欏”樹區(qū),億年活化石“筆石”林,藝術碑林,民間藝術“禾樓舞”、“西江婚俗”表演區(qū),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載必究!與張公廟聯(lián)成一體,展現(xiàn)“中國民間藝術之鄉(xiāng)”的風韻。
該廟宇歷代有修葺,明萬歷二十七年(1599年)重修,清代又經多次修葺、擴建。
該廟原是內外構成發(fā)建筑群體。主要建筑有前殿、正殿、四戶秤亭、配殿、回廊、東西轅門;前后院有戲臺、炮臺、六角亭、花園等附屬建筑?,F(xiàn)存前殿、正殿、配殿和四角亭,屋廊、月門、廂房、東西轅門等建筑,正殿設有六根格木圓柱,柱礎為石質鼓形。柱縱橫成行,形成三進深,二開間。整座建筑物墻壁上刻畫各種人物鳥彩畫及詩詞,石柱上刻鑿有多首對聯(lián)。整座建筑體的馱峰、斗拱、檐板等構件形制是具有濃厚粵西地方特色和風格,對研究民族文化(特別對研究瑤族史)和當?shù)孛耖g習俗有重要科學價值。每年逢正月二十日為廟誕,羅定、云浮、德慶、廣西等地群眾不怕路遠,紛紛前來參加廟誕活動,熱鬧異常。